江汉大学本科生赴京参加中国科学院科创计划

发布者:李佩发布时间:2025-08-29浏览次数:14

今年7月,我校2023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殷缘同学赴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创计划。这是我校本科生首次成功申请到武汉以外的科创计划。中科院科创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为全国大学生深入科技前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实验平台,成效显著。“科创计划”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资助,项目执行期一般为6-12个月。殷缘同学加入的是中科院高能所特聘青年研究员杨福桂老师指导的“基于四象限光斑探测器的大尺度地面角微振动监测系统的研制”课题组。

(图为在中科院高能所的殷缘同学)

课题组内实践操作提升能力

建立在深刻认识真空腔对整个监测系统的关键意义基础上,殷缘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训练,习得了以下专业能力:1、真空腔体连接任务。在负责多个基站真空腔之间连接任务时,他面临保证真空度且不影响光路的双重挑战。他学习到通过法兰和管道连接真空腔的方法,这不仅需要了解不同规格法兰和管道的特点,还要精确计算连接位置和角度,避免对光路产生干扰。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螺栓的拧紧力度、密封垫圈的安装方式都可能影响真空度。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他逐渐掌握了保证真空度的关键技巧,动手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真空系统获取与检测。用真空泵对真空腔抽真空并每隔3个真空腔用真空计检测的任务,让他熟悉了真空泵和真空计的操作方法。他了解到不同类型真空泵的性能特点和适用场景,学会根据真空腔大小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真空泵。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分析真空计数据,判断真空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漏气点。这一系列操作让他对真空系统的运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还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真空腔部分的工作与其他任务紧密相连,比如四象限光斑探测器模块和反射镜子的固定需要在真空腔内完成,这就要求与负责光学系统集成的同学密切配合。在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中,他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当遇到问题时,他们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这种团队协作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一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和相互支持。

(图为殷缘同学正在中科院课题组学习)

 学术研讨会思维碰撞长见识开眼界

今年819日至21日,殷缘同学参与了上海光源第十三届用户学术会议暨专家研讨会。三天学习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对自身科研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权威专家介绍了上海、北京、合肥等地光源的开放运行与建设进展,殷缘同学直观感受到同步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度应用。聚焦方法学与数据处理,物理引导的多模态数据AI解析、原位衍射实验方法等报告,则让他领略到技术与交叉学科融合的创新潜力。电驱动氧化交叉偶联反应、二氧化碳电解等研究,则让看到同步辐射技术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实践价值。导师杨福桂的学术汇报给我带来了深刻启发。他的研究聚焦超短波长X射线在超高精密测量中的应用,从理论分析到实验验证(如用Si220晶体实现25nrad步进测量),再到对prad级精度的长远展望,整个研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这让殷缘同学意识到,科研创新往往源于跨领域融合——X射线技术与晶体学、计量学结合,便能突破传统测量边界。导师汇报中对实验数据图的精准运用,也让明白论文写作中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会后殷缘同学愈加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他表示将系统梳理同步辐射技术及交叉学科知识,筑牢理论基础;主动争取更多实验机会,优化操作流程,提升数据质量;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学会倾听与分享。

(图为殷缘同学与课题组导师、同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合影)

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努力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依托科创计划等外部资源,积极探索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