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一项,主持、参与国家、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一项,参与发表SCI论文三篇;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大学、世界五百强企业英国保诚集团等高校和企业交流学习、获香港大学ICB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英国保诚集团双料推荐信;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武汉市政府奖学金、江汉大学校长奖学金。他就是江汉大学2025届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生李志高,近日成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将在材料核磁共振领域续写科研华章。
(图为李志高同学)
导师制助力插上科研翅膀
2021年秋,李志高进入江汉大学学习。作为我校炳灵学院首届高考直招生,在“科创实验班”导师组的联合培养下,刚入学的他便跟随万晓波等老师在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开启科研训练,系统学习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TADF)。TADF材料目前是OLED的重点研究内容,其能够应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每周参与课题组组会,实验室彻夜通明的灯光见证了他从“实验小白”到“合成能手”的蜕变:从最初对有机合成手足无措,到独立设计含硼型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路线;从文献查阅时对陌生术语的忐忑,到精准捕捉外文期刊创新点。
(图为万晓波老师正在指导李志高做实验)
“在紫外灯照射下,TADF材料绽放出海洋般深邃的荧光。”2022年6月,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李志高提出了构筑TADF材料新受体单元的同时获得具有较小ΔEST和较高PLQY的新型高效TADF材料的合成策略,带领团队成功申报上省级重点项目“利用硼配位策略构筑高效嘧啶基间电荷转移型TADF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次年6月,他作为核心成员推动“高效含硼型TADF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项目斩获国家级重点创新训练计划。实验室通宵合成材料、测试材料性能成为“家常便饭”,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他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先后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期刊参与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三篇。
(图为在实验室里的李志高)
淬炼复合型思维,重塑科研视野
“材料合成的精密思维反而成了我们的制胜法宝。”2023年盛夏,李志高在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里开启全新挑战。作为江汉大学暑期赴香港大学交流项目成员,他白天在保诚集团研习资产配置模型,夜晚与队友攻克金融案例分析。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不仅带领团队在六个小组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英国保诚集团以及香港大学ICB人力资源管理系的双料推荐信,赢得了学校与企业的赞赏和认可,更出“科研+管理”的复合型思维。
(图为李志高与同学在香港大学进行暑假交流学习)
“在中科院的一年,彻底重塑了我的科研视野。”2023年9月,他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严格选拔,在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交流学习。以能源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主题,围绕低碳分子的多相催化反应体系,针对表界面化学中催化剂结构与分子反应机制问题开展研究,系统学习了低碳烯烃转化及醇转化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通过精密测量技术—固体核磁共振探究低碳烯烃及醇转化的催化剂创新、机理深化及新技术融合。
(图为李志高与中科院课题组老师、同学合影)
向新能源变革技术进发
“能源是攸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我们必须重视能源发展问题。” 从西北大漠的光伏蓝海到东海漂浮式风电,从特高压电网到全国碳交易市场,每个技术突破都在重塑中国能源版图。在这场变革中,李志高的科研探究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在江汉大学本科阶段钻研有机发光新材料,即将启程的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则将攻关低碳转化与利用的关键能源问题。变的是研究维度,不变的是对科学研究的初心与热情。
从江大实验室的玻璃反应器,到香港中环的金融数据屏,再到中科院精密探头,李志高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在新能源材料的星辰大海中,执于“追光”梦想,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